第六章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我们一定要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深刻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定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大国家必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国家。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在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过程中,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精神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物质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处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处理的主观与客观、人与自我的关系。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主导。先进的物质文明未必就导致先进的精神文明,但从长期看,先进的精神文明必然导致先进的物质文明。

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我们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进步,创造了生机勃勃的崭新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正确道路,也是一条不断孕育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和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是两个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重要方面。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离开文化的支撑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不可能实现。随着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总体小康,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需要我们凝聚起全社会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凝结着过去,联结着未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依然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共同的精神家园。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和交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2.坚持正确方向、方针和原则,推动两个文明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确保文化事业、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这一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要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必须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贯彻“双百”方针,要处理好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思想性,是指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艺术性,是指文化审美育人、提升情趣、陶冶情操的作用;观赏性,是指文化赏心悦目、娱乐放松、愉悦身心的作用。思想性寓于艺术性、观赏性之中,并通过艺术性、观赏性得以实现。要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作为最高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着力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更积极地投身到时代与人民中去,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偏离或忽略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机就会窒息和枯萎。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1.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发出自己的声音,一元化指导思想与多样化社会意识并存,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思想观念相互交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进一步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凝聚到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上来,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今天,中华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发展中大国地位和世界渴望了解中华文化的愿望还不相适应。同时西方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渗透和影响在不断加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不断从时代的火热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有利于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一日之功,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

2.深刻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更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在国际思潮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从根本上来说,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多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科学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集中体现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平”等社会最高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党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确立了公民基本遵循,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甚至越是在危机困难的时候,越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二是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三是必须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中国传统价值的精华。四是必须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五是必须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规定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六是必须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其精神内涵和根本原则。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不可能是朝夕之功。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我们还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团结引领广大职工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工人阶级同样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职工群众

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深入学习劳模精神、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面对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深入学习劳模精神、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树立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观念,在全社会培育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脊梁、社会的中坚和人民的楷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展示,是我们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工人阶级铸就的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是在长期的奋斗实践和创造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时代发展。深入学习劳模精神、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对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职工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职工群众,就要准确把握深入学习劳模精神、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要用劳模的崇高理想凝聚职工,始终保持中国工人阶级信念坚定、立场鲜明的政治本色。要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职工,牢固树立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要用劳模的高尚情操陶冶职工,不断发扬中国工人阶级胸怀大局、纪律严明的光荣传统。要用劳模的进取意识引领职工,着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职工群众,就要切实提高深入学习劳模精神、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实效性。要在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上下工夫,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劳动热情。要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下工夫,自觉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努力推动解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在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上下工夫,引导职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在提高职工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上下工夫,努力造就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有利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职工群众,必须靠信仰和信念,靠道德的力量,靠教育引领,靠行动实干,靠以文化人。一是以信为首,坚定道路信心,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信仰,做到永远跟党走。二是以德为先,打牢思想基础,在全社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诚信意识。三是以教为贵,真正入脑入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教育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内心的价值认同。四是以行为轴,重在落实行动,倡导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激励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营造鼓励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浓厚氛围。五是以文化人,筑牢精神家园,让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引导社会主流价值、弘扬社会正气,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2.大力发展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

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和职工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当前企业都很重视文化建设,倡导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很多是健康的、积极的,但也有一些不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建设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形成企业和职工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和谐。要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要深入开展向雷锋学习,向新时代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宣传推广一些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引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广大职工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为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社会和谐离不开企业和谐,企业和谐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弱与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升相辅相成。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发展为职工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职工素质的提升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活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优秀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前,企业发展既面临社会变革和新发展的挑战,也面临市场多元化新变化的挑战;既面临科技迅猛发展新情况的挑战,也面临未来文化激烈碰撞新形势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就要始终坚持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广大职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职工文化建设;就要始终坚持和谐文化建设,推动和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就要始终坚持文化创新,增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的发展活力;就要始终坚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企业文化、职工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只有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搭建起文化铸魂、文化聚力、文化育人、文化塑形的运作平台,让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果。

职工文化是弘扬先进文化、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率领职工参与创业创新创优、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职工文化建设应该渗透到整个企业和每个员工,不仅让企业与职工共命运、同成长,还带给了职工精神上的享受。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和社会权益,也要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要把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起来,把广大职工组织到活动中来,丰富、充实、活跃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精神上更加充实。

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职工文化,就要坚持职工文化的价值观、理念和目标,坚持以职工为本、满足职工文化需求,坚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适应,坚持长期不懈做好创建创新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以加强职工文化思想道德建设为基本点,着力搭建好职工价值观念传播的讲台;要以加强职工文化技能水平提高为关键点,着力建设好职工技术、技能比武的擂台;要以加强职工文化总体目标实现为落脚点,着力搭建好职工综合素质提升的平台;要以加强职工文化艺术精品创作为突破点,着力建设好职工实践成果宣传的展台;要以加强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搭建好职工文体活动开展的平台;要以职工文化人才队伍培养为立足点,着力搭建好职工文化骨干成才的舞台。

3.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加快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劳动者,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要通过全面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使职工队伍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职业道德建设更加深入,科学知识更加普及,技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职工教育培训机制更加完善,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更加繁荣,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推进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为重点,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一是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实现对职工的科学理论体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教育、劳模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全覆盖。二是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引导职工树立科学理念,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水平。三是加强技术技能素质建设,引导职工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四是加强民主法治素质建设,增强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提高职工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能力。五是加强健康安全素质建设,引导职工提高安全生产与身心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生活指数。六是加强社会文明素质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引导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文明素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进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必须努力构建党委领导、工会推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继续开展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的“讲文明、铸诚信、树新风”活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大众化、通俗化、经常化。要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深入开展职工读书活动,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科学文化素质。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深入开展具有行业特点和性别特点的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继续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积极推广“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劳模和技能人才工作室等做法。要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要广泛开展“建文明班组、创文明岗位、做文明职工”活动,根植企业、面向职工,打造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文化精品。

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还要进一步办好“职工书屋”,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职工读书活动,从而保障职工的基本文化权益,在广大职工中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引导职工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广大职工在共建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经过多年发展,“职工书屋”建设成果显著,切实解决了一线职工、农民工阅读学习和素质提升需求,成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工会开展工作的重要阵地,服务职工、凝聚职工、组织职工的阵地作用日益显现。随着“职工书屋”的文化内涵和载体功能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延伸,其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职工群众综合素质、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职工书屋”是保障广大职工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载体和提高职工自身素质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全国各级工会要进一步提高对“职工书屋”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要把“职工书屋”工程作为一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工程扎实稳步推进,努力把这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思考题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