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与基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能割裂。党的十八大从我国改革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出发,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只有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功开辟和坚持的一条发展民主政治的新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发展方面的重要展开,有其丰富的内涵。

第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三,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政治发展道路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所选择的路径和模式,它明确政治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本要求、制度架构、重点任务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经过长期探索实践逐步开辟和形成的。这一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近现代100多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性巨变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之所以最符合中国的国情,之所以能够把中国亿万人民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关键在于它不仅具有历史发展的逻辑必然性,而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共识。符合本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和指明正确政治方向,是这一政治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和最突出的功效。坚持这一政治发展道路,对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其巨大的政治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拥有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不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拥有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力量的共同理想追求,形成共同团结奋斗的坚实思想基础。

第二,确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一系列具体制度,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依法治国,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第三,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姿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团结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有领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发展目标前进。

第四,实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分工与协同、监督与支持、制约与效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协调高效运转。

第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引导社会成员合法、理性地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及时化解消极因素。

第六,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党的态度是鲜明的,决心是坚定的,推进是有力的。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

1.我国政治体制总体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和制度,是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和坚定拥护。

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同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相比,我国政治体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民主政治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适应扩大人民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政治体制改革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积极稳妥,特别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是我国政治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改变。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总的要求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制度创新、制度优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民主法治建设的新要求: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要实现这些民主法治建设的新要求,就要在体制上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努力推进政治建设的重点任务。

1.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并加以推进,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3.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反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职代会制度作为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在企事业单位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制度性安排,是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载体,对于调动职工参与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职工办好企事业单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职代会制度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重要体现,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动实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的新观点、新论述、新部署,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丰富民主内容,切实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是各级工会的重要职责。

基层民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主要指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工会代表职工参与立法

我国法律赋予工会组织和代表职工参与立法的权利。《工会法》规定,国家机关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听取工会意见。工会组织体系健全,联系职工群众密切,掌握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状况,能够广泛地动员组织职工群众有序参与立法活动,及时反映和表达职工群众意愿和要求,从而有利于增强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保证立法的质量,为法律的贯彻落实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5.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性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还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责任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行政体制

行政体制又称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指政府系统内部中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从国家的层面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司法机关的权力的划分。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

6.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还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7.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设立民族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思考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是什么?

4.政治体制改革中政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什么?